加载中 ...
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A股上市公司理财:上半年481家买了1495亿 超半数为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曾有35家企业因违规理财被处罚

2020-09-21 09:10:24 来源:广东财经网

  当再融资新规于今年2月落地,当新冠疫情突然暴发席卷大部分行业,在复杂多变的2020年上半年里,A股上市公司录得了一份1495.41亿元的理财账单。

  疫情之下,在A股上市公司理财产品购买金额较去年上半年下降背后,谁仍是“财大气粗”的理财新力量?谁在用募集资金买银行理财?谁又因购买理财产品程序问题而被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使用Wind统计发现,2020年上半年,认购了理财产品(仅含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和投资公司理财产品)的A股481家上市公司中,超半数为中小板、创业板公司。

  监管层对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披露有程序性要求,并执行事后监管。记者发现,自2001年以来,A股共有35家上市公司因购买理财产品违规被监管部门处罚,其中8家为国有企业,其余皆为民营企业。此外,被处罚的企业中,有20家为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公司。

  谁热衷于买理财产品?中小创公司占比过半

  对A股上市公司来说,购买理财产品被认为是一个常规操作,不过也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热衷于投资理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中购买过理财产品的公司合计为481家,涉及理财产品共3182只,累计发生金额1495.41亿元。

  具体来看,在481家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中,中小板公司为122家,创业板公司134家;其他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包括:上交所主板、科创板公司合计207家,深交所的主板上市公司18家。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主板公司,深交所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的理财热情更高一些。在481家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中,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公司合计占比为53.22%。

  其中,122家中小板公司购买理财产品737个,认购合同金额为327.33亿元;134家创业板公司购买理财产品954个,认购合同金额为323.19亿元。

  对此,一家中小板上市公司高层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之所以青睐购买理财产品,与证券市场的再融资政策变化有关。

  距离公开征求意见逾三个月后,再融资新规正式落地。2月14日晚间,证监会官网发布了“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部分条款调整涉及的相关规则”,与此同时再融资新规也一并发布。

  “取消创业板定增需连续2年盈利,锁定期限缩短一半,发行价可打八折,延长批文有效期至12个月……”修订后的再融资规则,全面放宽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再融资要求,对发行条件、锁定和定价机制等进行了大松绑。

  在一位不愿具名的地方资本市场行业协会人士看来,从资金来源来说,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基本上来自于闲置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其中,将部分暂时闲置的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也是上市公司的常规做法。

  政策松绑,直接推涨了A股市场的再融资规模。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8月5日,今年上市公司再融资(包括增发、可转债、配股和优先股)金额合计6228.2亿元,其中增发规模已经超过去年同期。与此同时,证监会对增发项目的审核进一步提速,仅7月份就有32家公司增发获发审委审核通过。

  在上述行业协会人士看来,“募投项目不可能将资金一次性投入,进而会造成部分资金闲置,这些钱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买理财产品来达到钱生钱的效果”。

  理财本金都来自哪里?超募资金是个必选项

  作为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资金处理方式,除了自有资金,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也成为上市公司的一个常规操作。

  山东一家正在用募集资金投资理财的上市公司的人士表示:“我们的募投项目二期还没投产,这部分钱暂时用不到,所以就买了理财产品。而且相比于银行存款利息,理财的收益相对高一点。”不过,相比将拟用于募投项目的资金进行理财,同样来源于募集资金的另外一部分——超募资金,也是上市公司理财的另一大资金出处,这也成为一个必选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研究发现,对于理财目的,上市公司一般会在公告中提到:为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公司拟利用超募资金购买短期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以增加公司收益。

  前述行业协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新股发行开始“市场化”以后,由于新股定价的不确定性,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超过投资项目计划实际所需资金,由此出现“超募”现象,尤其是融资政策宽松的时候,创业板、中小板的上市公司超募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

  如今,超募也不仅仅出现在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中。一年前,对于首批科创板企业的募资情况,安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根据初步询价结果,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拟融资规模为310亿元,实际募资规模达370亿元,超募60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超募2.37亿元,平均超募比例达到35%,整体超募比例约20%,发行溢价明显。超募成为科创板IPO的普遍现象。

  “他们(募投项目)需要得少,但募集得多,这都是政策原因,不是他们的初衷。”在多位资本市场再融资领域的人士看来,除利用超募资金投资主业外,超募资金普遍未能摆脱众多超募资金的必选项目——投资理财。

  9月11日,朗科科技(300042,SZ)发布《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及超募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公司决定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1.1亿元、部分超募资金6000万元,共计1.7亿元购买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对公结构性存款挂钩汇率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这已经是朗科科技8月份以来,第三次发布用超募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此前,朗科科技在7、8月份分别通过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使用超募资金及闲置募集资金择机购买银行短期保本理财产品的议案,决定继续使用额度不超过5.3亿元的公司超募资金及闲置募集资金(含利息和理财收益)择机购买短期银行保本理财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政策要求,为控制风险,额度内资金只能用于购买一年以内的短期商业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不得用于证券投资,不得购买以股票及其衍生品以及无担保债券为投资标的银行理财产品。

  96家上市公司不差钱?500亿募资买银行理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A股2020年半年报,发现共有96家市值超百亿(市值统计时间为9月9日)的上市公司明确披露,用募集资金购买了理财产品,累计发生金额超过500亿元。在这96家上市公司中,还有72家公司同时使用了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超百亿市值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时出手更为大方。在96家半年报中披露了使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中,委托理财发生额最大的为维生素龙头企业新和成。其2020年半年报显示,新和成在委托理财方面,使用了募集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委托理财发生额达38.2亿元。

  此外,光启技术、华数传媒等市值过百亿的上市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使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发生额都超过了30亿元。

  不菲的资金投入也带来了可观的理财收益。新和成、光启技术、华数传媒3家公司在半年报中也披露了,2020年上半年收到的理财及结构性存款收益分别达7349.18万元、1130.2万元和6545.8万元。

  不过,市值超百亿的上市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积极进行理财投资,其中一些公司2020年上半年出现了业绩下滑的情况。

  其中,今年上半年委托理财发生额达15亿元的美年健康,其同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7.82亿元,较去年同期由盈转亏。

  对于业绩亏损,美年健康表示,受疫情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旗下第一家体检中心于3月底开门营业,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5月、6月公司各体检中心到检人次、客单价、收入等都已逐步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部分甚至已超过历年水平,但上半年度公司总体收入、利润水平仍受到较大影响。

  而上半年亏损的美年健康也在今年6月降低了未来用于进行现金管理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金额。公告显示,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6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有保本约定的投资产品,期限自董事会通过之日起至2021年5月31日止。在此之前,美年健康可滚动使用的资金额度为不超过15亿元。

  理财只要能赚钱就行?35家上市公司被处罚

  从收益上看,理财投资虽比银行利息要高,但出于“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考虑,上市公司在热衷于理财的同时,也必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性。

  “时间一般很短,资金可能随时就得用,我们所选择的理财产品都属于短期,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的都有。”华东地区一家从事畜禽养殖的上市公司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

  不过,除了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外,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除了赚钱,还要遵守监管定下的规矩。

  比如,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中,包括委托理财在内的对外投资,就被列为应披露的交易,并明确了披露的标准:“交易涉及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10%以上,该交易涉及的资产总额同时存在账面值和评估,以较高者作为计算数据。”在发生“提供财务资助”和“委托理财”等事项时,“应当以发生额作为计算标准,并按交易时的类型在连续十二个月内累计计算”。

  事实上,在上市公司的理财投资中,单个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一般不超过十二个月,运用超募资金投资的品种为短期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

  一位山东A股公司副总裁分析称,作为上市公司,审计会进行严格把关,理财产品到期后,要通过董事会、股东大会再履行程序,主要是期限,“一般是一年内,到期了必须要回来,这是很严肃的一件事情”。

  不过,除了时限要求,在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规模上,上市公司也经常在算总账时“犯错”,并因超出标准未作披露而被“事后监管”。

  以柘中股份为例,该公司2018年度使用自有资金、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累计发生额3.13亿元,超过柘中股份2017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0%,但柘中股份未按要求披露临时公告。2019年12月2日,柘中股份被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出具监管函。

  此外,也有上市公司因为“超标”被警示。2016年1月18日,道森股份(603800,SH)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使用不超过3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期间,公司两次购买理财产品总额超过3亿元,分别超出授权额度5139万元和3500万元,但公司未及时就超额部分履行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2017年12月21日,道森股份被上交所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曾进行理财投资的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是一个常规业务,权限经董事会、股东大会就能通过,然后交易所进行事后监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自2001年以来,共有35家A股上市公司因购买理财违规被监管部门处罚,其中8家为中央或地方国有企业,其余皆为民营企业。此外,被处罚的企业中,有20家为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公司。

  理财热将重新升温?业内:货币流动性宽松

  “理财本身的初衷也是为了上市公司盈利,因为资产闲置也就闲置了,倒不如买理财产品,带来一定收益。”在前述行业协会人士看来,处罚也基本以书面或口头警告为主,一者这种超出范围程度很轻,二者就是在发现问题后,能够迅速纠正,情节比较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上市公司因理财被处罚的违规事件,监管部门均是在事后发现,而处罚手段多为书面警示、通报批评、监管谈话等。

  “这方面最多就是一个程序违规,上市公司的违规是分类别、分性质,本身钱没有跑出去,只是一种理财,理财本身的初衷也是为了上市公司盈利。”一位上市公司高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不过,通过理财盈利,并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在做。而从被处罚信息来看,A股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也有“淡旺季”。

  事实上,闲置募集资金可买理财产品的限制,直到2012年底才正式放开。2012年12月21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以下简称2号要求),从政策层面放松对上市公司闲置募集资金的限制,允许上市公司使用闲置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包括国债和银行理财产品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在2号要求出台之前,ST圣莱、惠程科技、闽东电力、农发种业、金陵药业、华东医药6家公司曾因“募集资金理财不规范”被通报批评或被行政处罚。

  相比于政策开闸前的谨小慎微,2012年至2019年,有29家A股公司受到处罚,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上市公司对理财的热衷。

  在多位资本市场人士看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积极性,源自政策的放宽,尤其与资本市场的再融资政策息息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在2012年底“闲置募集资金可买理财产品”新规出台后,上市公告购买理财产品呈暴发态势。

  自2012年政策开闸,A股上市公司的理财规模连年高涨,并在2018年达到顶峰。在2018年创出峰值后,上市公司的“理财热”,在2019年出现了降温。不过,随着调整后的再融资规则于今年2月份公布实施,A股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热情重燃,被用来理财的资金规模可能也会水涨船高。

  在一位券商策略人士看来,“最近上市公司公布的理财计划较多,可能与两方面原因有关:一是理财收益高于银行存款,这样做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今年疫情影响了部分企业的开工率,但货币流动性又比较宽松,上市公司干脆将富余现金转向理财投资。”

“广东财经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1098101642@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 声音提醒
  • 60秒后自动更新
  • 【民政部回应何时恢复婚姻登记】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二级巡视员杨宗涛表示,婚姻登记场所是人群聚集场所,部分地区暂停婚姻登记工作是对人民群众安全负责。未停止登记的地方推广用电话、网络、qq群预约登记,控制登记人数,分批分段登记,减少人员聚集和在登记机关停留时间。已停止婚姻登记地方将根据当地疫情控制情况逐渐恢复。

    15:54
  • 欧洲央行副行长金多斯:欧洲央行还没有达到逆转利率。宽松政策的副作用更明显了。

    15:54
  • 财经网站Forexlive分析师Justin Low评瑞士1月CPI月率:尽管通胀年率保持稳定,但核心通胀率有所下降,这一点令人更加担忧。这只是进一步巩固了瑞士央行维持现有货币政策不变,并可能在未来寻求更多宽松措施的观点。

    15:54
  • 【武汉两大批发市场商户开业率超过80%】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朱小良10日称,目前武汉生活必需品供应基本正常,除冷鲜肉、鲜叶菜等少数品种存在结构性短缺外,大部分重要生活物资供应充足,未发生明显抢购或脱销断档情况。当地白沙洲和四季美两大批发市场正常营业,商户开业率超过80%,日交易量上升至3000吨以上。(国是直通车)

    15:53
  • 【日本2019年经常项目顺差增长4.4%】日本财务省10日发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报告显示,主要受外国人入境游消费扩大影响,2019年日本经常项目顺差增长4.4%。报告显示,2019年日本经常项目顺差为20.06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09.8日元)。其中,商品贸易方面,由于液化天然气价格下跌等因素,进口下降5.6%至75.56万亿日元;由于汽车部件及钢铁等产品出口减少,出口下降6.3%至76.12万亿日元。货物贸易顺差减少53.8%,为5536亿日元。(新华社)

    15:53
  • 欧元兑美元EUR/USD短线波动不大,现报1.0952。

    15:53
  • 瑞士1月CPI年率:0.2%,前值:0.2%,预期:0.1%;瑞士1月CPI月率:-0.2%,前值:0%,预期:-0.2%。

    15:52
  • 英镑兑美元GBP/USD短线走低13点,现报1.2890。

    15:52
  • 【宁德时代“供电”国产特斯拉 有望拉低售价20%】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认为,“随着特斯拉国产化率提升和产能爬坡,未来特斯拉国产车型的价格下探空间还是很大的。”他预计今年下半年,国产Model 3车型的售价就有望降至25万元,降幅接近20%。(新京报)

    15:51
  • 【内蒙古:对不裁员或少裁员企业返还上年度50%失业保险费】据内蒙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消息,疫情期间,内蒙古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返还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面临暂时性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返还标准提高到上年度6个月企业及其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50%。

    15:51
  • 【商务部:2019年服务进出口总额54152.9亿元 同比增长2.8%】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2019年,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政策的激励下,我国服务贸易总体保持平稳向上态势,逆差明显下降,结构显著优化,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步显现。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54152.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8%。其中,出口总额19564.0亿元,同比增长8.9%;进口总额34588.9亿元,同比减少0.4%。(第一财经)

    15:51
  • 【振华股份:疫情导致下游客户开工推迟 产品库存上升】振华化学公告,公司目前生产经营稳定,所有产能均正常开工,原材料采购能基本满足生产需要,由于疫情导致下游客户开工推迟,公司出货量减少,产品库存有所上升。公司将根据客户需求、疫情及市场变化,适度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尽可能保持生产经营的稳定。

    15:50
  • 环旭电子2月10日晚间公告,公司2020年1月合并营业收入为23.2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合并营业收入减少27.83%,较2019年12月合并营业收入环比减少37.23%。

    15:49
  • 精测电子:与京东方集团签订了多份销售合同,合同累计金额达到6.96亿元。

    17:12
  • 华夏银行:银保监会同意本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绿色信贷。

    17:03